生命密码 爱心解码——校学生编码生命协会赴天天向上特教学校开展科普课堂活动
为传递科学温度、践行志愿服务精神,9月5日下午,校学生编码生命协会成员走进天天向上特教学校,面向青少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两节生动有趣的科普小课堂。同学们不仅亲手实践、感受微生物的奇妙世界,更在互动中收获了知识与温暖。
图 1 社团成员讲解发酵原理
小课堂开始前,协会成员首先与特教学校的老师进行深入交流,初步了解了同学们的身心特点和沟通方式。在上课前,成员们主动与孩子们进行一对一互动,通过微笑、手势和鼓励的话语,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为课堂营造了轻松友好的氛围。
图 2 社团成员帮助特教学校同学和面
第一节小课堂以和面为主题。由校学生编码生命协会社长马嘉璨同学担任主讲,其他成员分组协助。协会提前准备了酵母粉、面粉、碗筷等材料分发给每位同学。大家边动手和面,边听“小老师”讲解酵母菌发酵的原理。同学们虽然动作稍显生疏,但个个兴致勃勃,在实践中感受生物知识的魅力。
图 3 社团成员辅助讲解酵母的作用
图 4 社团成员帮助同学配置酵母溶液
紧接着的第二节课更加精彩纷呈。队员们带领大家利用气球、酵母粉、塑料瓶等材料,动手制作“酵母吹气球”实验。当气球因酵母产气逐渐鼓胀时,孩子们脸上写满了惊奇与喜悦。随后,协会通过PPT展示酵母菌、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并鼓励同学们用马克笔在纸上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微生物。一幅幅充满童趣和创意的画作,展现出他们眼中微观世界的多彩模样。
图 5 社团成员讲解酵母吹气球原理
课堂中,尽管与部分同学的沟通存在一定障碍,但在特教老师细致的辅助下,在小组成员耐心反复的演示和鼓励下,同学们逐渐放下拘谨、积极参与,每一双眼睛都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图 6 社团成员帮助同学制作实验装置
最后,社团成员分组向同学介绍展示如何从日常常见的水果中提取DNA,并介绍DNA对于生物的“说明书”地位。
图 7 特教学校的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内容
图 8 从水果中提取出的DNA
活动最后,编码生命协会成员与特教学校的师生一起拍摄了大合照,为这次难忘的科普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这次活动不仅为特殊青少年带去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更让协会成员在奉献与陪伴中深化了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他们用专业传递温度,用爱心解码生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教公益·共融成长”的实践理念,展现了高校学子立足专业、服务社会的时代担当。
图 9 社团成员与特教学校师生合照
校学生社团管理指导委员会 校学生社团编码生命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