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风采
社团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社团风采

校学生武术协会举办溯风传统文化月专项活动——西北八极拳教学

发布时间:2024-05-21 来源:



       2024330日,第八届“溯风”传统文化月开幕式在东区老北门成功举办,在接下来的三周的周五晚,校学生武术协会成功举办溯风传统文化月专项活动——西北八极拳教学。在此次专项活动中,武协陈鑫指导以其精湛的武艺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学员们带来了生动而严谨的指导,吸引了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弘扬了中华传统武术精神。


       412日,第一次西北八极拳教学专项活动成功举办。体育教学中心、校学生武术队领队老师肖腾飞老师亲临现场指导,武术协会陈鑫指导现场教学八极拳小架套路。在此次活动中,陈鑫指导强调了八极拳的刚柔相济、开合有序。他示范了一路八极拳小架套路,并逐一讲解了动作要领、发力技巧和呼吸配合。学员们认真学习,不断纠正动作,受益匪浅。

       419日,第二次西北八极拳教学专项活动成功举办。武术协会指导老师刘德海老师亲临现场指导。本次专项活动主要教授节奏与发力,陈鑫指导指出,八极拳讲究快慢相间、刚柔并济。他通过讲解“开、崩、炮、钻、横、肘、靠”等基本发力技巧,帮助学员们理解八极拳的独特节奏和发力方式。学员们通过反复练习,逐渐掌握了八极拳的劲力运用。

        426日,最后一次西北八极拳专项活动成功举办。校学生武术协会武术指导孙尚文到现场指导。本次专项活动主要教授拆招对练,陈鑫指导强调了八极拳的实战性。他示范了多种拆招技巧,并与学员们进行了实战对练。学员们在对练中体会到了八极拳的实用性,增进了对武术技法的理解。

   此次溯风专项武术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学员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此次活动不仅传授了八极拳的技艺,更弘扬了优秀传统武术文化。学员们在学习八极拳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精神的理解。

   以下是几位参与同学的心得与感想:

首先是第一位同学:

落花时节,风轻草绿,最美人间四月天,最适合练武了。当在机缘巧合之下得知中科大武术协会溯风传统文化月西北八极拳专项课的时候,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

先说说体验吧:

① 课程设置:个人认为课程进程科学友好,训练强度层层递进,热身起步,紧接着练习武术基本功,最后进行八极拳套路学习,每次上完课我都有种既提振了精气神又不至于大汗淋漓的舒服感觉。热身包括颈部、腰部与手脚肘关节的充分活动,可以防止受伤;武术基本功包括腿法训练(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侧踢腿)与马步训练,基本功扎不扎实直接影响套路打的好坏。

② 授课导师:陈鑫指导非常nice,耐心细致,亲身上阵,逐帧教学,根本不用担心学不会。

③ 套路练习:拉弓式、两仪顶、搓踢、二郎担山…当授课导师在我们面前演示八极拳套路时,一招一式朴实简洁但却刚猛脆烈,极富技击之特色,不禁让人感叹中华传统武术的深厚底蕴。

再谈谈感受:

每个男生都有一个武侠梦。小时候,我就对武侠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憧憬,每次看到武侠片中那些身手矫健的武林高手,以及那个独特的江湖世界,总是让我心驰神往。虽然现实中的武侠江湖早已随风而逝,但对武术的向往和探寻始终未变。此次能有机会体验溯风传统文化月西北八极拳专项课,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

此外,学武术需要坚持不懈,勤学苦练。一天

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最重要的,习武先习德,切忌逞狠斗凶。

下面是第二位同学:

从我对武术的浓厚兴趣出发,我参加了溯风文化节的八极拳训练。八极拳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古老拳术,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深厚的内涵和哲理。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八极拳独特的劲道和力量的传递,每一招每一式都要求我们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虽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学会了坚持与克服。我也感受到了身体逐渐变得更加强健和灵活。更重要的是,八极拳不仅提升了我的身体素质,还锻炼了我的意志力和毅力。通过这段时间的训练,我更加认识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对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最后是第三位同学:

初识八极,源于光影交错的银幕,其势如破竹,刚猛无俦的拳风,深深烙印在我心间——谁人心中不曾梦寐以求那帅气无双的武艺?

此念犹如种子,静待时机萌发,直至溯风文化月的武协特训——八极专项。

昔日,幻想中凌空踏虚的少年,再度浮现于心。

然而,梦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汗水与坚持。每一招炫酷的背后,皆是对基本功的千锤百炼。

马步深蹲,直至双腿颤抖、屈膝于地;展手练功,鞭劲凝于手心,换来的却是肿胀的指尖;苦练三靠臂,皮肉之痛换得抗击打的坚韧……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每一次接近极限的挑战,皆是对意志与技艺的双重淬炼。而当汗水凝结成珠,滴落尘埃,随之而来的,却是身心焕然一新,仿佛跨越了修行的天堑。

曾几何时,心中亦暗自思量,这日复一日的套路演练,除却表面的华丽,是否另有深意?

直至拆招实战,师兄轻描淡写的两仪顶,将我击飞三尺,片刻恍然。原来,非招式僵硬,实乃我功夫未至。一套招法拆解,对手倒下十余次,屡试不爽,师兄笑言:“套路是死的,人是活的。”

于是,我再次站稳马步,心无旁骛。这一次,不仅是为了动作之酷,更是为了那份活用,以及深藏套路之后的武道真谛。


校学生社团管指委、校学生武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