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沙龙《辛普森:美国制造》圆满举行
为了丰富广大同学的课余文化生活,传播并发展电影文化。中科大影协于11月30日19:00点为大家带来《辛普森:美国制造》特别放映/沙龙活动的第一部分。
(图1:活动海报)
现场气氛热烈,在开场前就已经来了近二十位同学。电影协会的肖智赟同学就本次放映的纪录片《辛普森:美国制造》做了基本的简述。简单介绍了影片涉及的人物以及当时的背景,在大致的介绍了十五分钟左右以后开始了纪录片前两集的放映。
(图2:主讲人开始的介绍)
在今晚第一部分的放映结束后电影协会还赠予前来的同学以自制的海报和明信片。
(图3:开始的介绍)
沙龙简介:《辛普森:美国制造》:一出美国式的悲剧
被称为“世纪审判”的辛普森杀妻案长期以来被视为疑罪从无、程序正义原则、美国司法体制完善的体现。然而,本片导演通过仔细整理当时的卷宗、庭审录像与采访陪审团等各方参与者,并将视角从法庭之内扩大到辛普森的人生历程和当时整个美国社会,向我们呈现了辛普森被判无罪的另一种可能——陪审团基于当时美国严重的社会危机,行使了“法律无效”的权力(Jury Nullification)……这也正是片名的含义——辛普森的人生历程,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的特定时间发生的悲剧……在放映结束后,我们将会结合《纽约灾星》与《制造杀人犯》等从多角度重新看待美国的司法制度的优秀罪案纪录片,与观众一同重新探讨辛普森杀妻案……
第一部分
第一集:因为橄榄球,辛普森从一个普通的非裔美国人变成了全美的体育明星。并在离开体坛后,在娱乐圈取得显赫的名声,并跻身当时的上流社会。然而与拳王阿里等积极参加民权运动的同时代非裔名人不同,辛普森极力回避当时的社会话题,并且他把自己置身于一个与当时真实美国社会完全隔绝的歌舞升平的世界里……
第二集:在一场溺水事故以后,辛普森与第一任妻子离婚,迎娶了第二任妻子妮可。然而婚后,辛普森频频对她拳脚相向。在忍无可忍以后,妮可选择了离婚。但此举并未使她彻底摆脱辛普森,辛普森依然时常跟踪她甚至偷窥她在家中的举动。与此同时,马丁路德金遇刺、罗伯特肯尼迪遇刺、洛杉矶爆发大规模骚乱......美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动荡。
(图4:现场的观众)
第二部分:
第三集:妮可和他的朋友高德曼惨死家门口,警方将辛普森锁定为唯一嫌疑人。然而辛普森拒绝自首,双方在高速公路上开始了一场“龟速”追逐,尽管双方车速不超过56公里每小时,然而警方既不敢从后拦截也不敢在前面设卡拦截辛普森。多家媒体暂停掉包括NBA总决赛在内的节目的播出来直播这场“追逐战”,而整个洛杉矶像是在开一场大型派对,然而,这只是一系列魔幻现实主义事件的开始。控辩双方的较量,即将开始……
第四集:辛普森的律师“梦之队”闪亮登场,接连打出“信誉牌”、“证据牌”令控方手忙脚乱,就在这时,辩方从牌堆底下抽出了一张关键牌——“种族牌”……多年以后,面对镜头,有陪审员坚持自己是因为疑罪从无开释辛普森;但也有陪审员声称绝大多数陪审员是考虑到当时美国社会严重的社会危机,使用一定程度的“法律无效”(Jury Nullification)权力开释辛普森的。那扇锁着十二位陪审员的门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现在一切都不得而知了……
(图5:同学们挑选电影协会自制的海报以及明信片)
第三部分:
第五集:审判已经结束,但是闹剧还没有收场。已经名声扫地的辛普森,由于在民事案件中败诉(美国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独立审理),更是散尽家财。当年的好友纷纷墙倒众人推。最终,走投无路的辛普森走上了持枪抢劫的归路……
观后讨论:什么是陪审团的“法律无效”权(Jury Nullification)?如何看待陪审团制度?辛普森被判无罪涉及到当时怎样的社会背景?本片和《纽约灾星》、《制造杀人犯》等同题材纪录片反映了美国司法的哪些侧面……
校团委,学生社团指导委员会,电影协会